巴蜀书社 2008年8月
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课题组
(一)内容提要: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西比较诗学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过程,并对中西比较诗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萌芽时期、前学科时期、创立、拓展等问题进
行了探讨,作者在论及大陆中西比较诗学研究成果及研究范式的同时,对台港及海外汉学界中西比较诗学的研究成果、贡献及不足之处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对比
较诗学研究的前沿性问题作了初步地研究,对未来中西比较诗学的研究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全书广泛涉及了中国文学、西方文学、艺术及其相关学科,整部书体系严
谨,是第一部较为系统地阐释中西比较诗学从产生、发展到繁荣的著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二)学术价值:
本书的学术价值体现在:(1)中西比较诗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有着较长的学科历史,但对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却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即使涉
及到中西比较诗学学科史的也仅仅是零星的,不成系统。本书是第一部较为系统地阐释中西比较诗学学科史的著作,探讨了中西比较诗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意
义、对中西诗学对话的价值以及学界走出“失语症”的作用及其意义。(2)对中西比较诗学的前沿性话题进行了探讨,具有突出的问题意识。中西比较诗学作为一
个学科,其历史固然重要,但其在当下的发展及其对中国诗学的意义则更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本书对中西比较诗学的前瞻性课题(如“和而不同”、“输出东方”、
“中国化”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中西比较诗学的发展提出了可资借鉴的指导性意义。(3)文化竞争与文化软实力是中国当下急需加强的。本书在东西比较的
视野下,为中国诗学及其文化的发展提出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三)佐证材料:
本书的阶段性及相关成果先后在各个重要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如《以意逆志与汉语诠释学》发表于《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1期;《“输出东
方”视野下的比较诗学研究》发表于《当代文坛》2006年第2期;《二十世纪中西比较诗学的早期实践》发表于《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中西比
较诗学史上的宗白华》发表于《当代文坛》2007年第3期;《中西比较诗学史上的粱宗岱》发表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论叶维廉的中西
比较诗学研究》发表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朱光潜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以〈诗论〉为例》发表于《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
校学报》2007年第5期;《比较诗学新方法的探索——试论王元化的〈文心雕龙讲疏〉》发表于《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10期;《批判与架构——试论
中西比较诗学方法论》发表于《当代文坛》2007年第1期;《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及其融合中西文论的努力——以钱中文、童庆炳为例》发表于《当代文
坛》2005年第6期;《东方与西方:中西比较诗学的新拓展》发表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第1期;《超越差异:张隆溪与赵毅衡的中西比
较诗学研究》发表于《当代文坛》2006年第2期;《重建中国文论话语述评》发表于《江汉论坛》2005年第9期;《中“文”与西“文”》发表于《社会科
学家》2005年第5期。其中,多篇文章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一些文章被各种选刊(如《立场》等)收录,书中的一些学术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定的反
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