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第二届全国史学高层论坛暨第十四届历史学前沿论坛在我校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高翔,四川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姜怡,校党委书记王建国、文科杰出教授罗志田、文科杰出教授霍巍、副校长姚乐野,及来自全国41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论坛开幕式由中国历史研究院纪委书记、副院长路育松主持。
王建国在讲话中代表学校和李言荣校长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对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及各位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川大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川大高度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学校成立124年来培养了一批人文大家和学术大师。当前川大文科人在全面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学者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守正创新,奋发向前。川大历史学科覆盖了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学科,及民族学、边疆研究、国际关系等相关领域,建设了中国藏学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两个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推进儒释道的融合研究,建立了中华文化研究院和巴蜀文化研究基地等研究平台。持续开展《儒藏》《中华续道藏》《巴蜀全书》等一批重大文化工程的编撰工作。注重冷门绝学的传承,成立了四川大学古文字与先秦史研究中心,启动了世界上第一部《甲骨文字典》的修订工作。同时大力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打造了以弘扬江姐精神为主题的“三个一”工程,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立了考古文博学院,争创世界一流的考古学科。他强调,历史研究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川大将发挥学校人文社科优势,努力为推动中国历史研究的发展,传承创新中华优秀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川大贡献。
姜怡在致辞中表示,鉴往知来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重视历史也是中华文明的宝贵品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研究。本次论坛的召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她说,四川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创造历史文化的大省,更是知识的宝库,是人文荟萃的地方,也是历史研究的天堂,相信本次论坛的召开将很好地带动四川省社科界开展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活动。
高翔在讲话中表示,全国史学高层论坛和历史学前沿论坛是历史研究掌握学术前沿,引领学术发展的主平台。历史学论坛通过探讨前沿性、思想性、引领性的重大议题,推动并见证了中国史学不断迈向新的高地。今年两个论坛联合举办,共同探讨中国社会形态理论的建构与创新,为新时代中国史学形成新局面,搭建了重要的高端学术平台。他表示,社会形态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鲜明特色。中国史学研究要推动新时代社会形态研究走向深入,要继承和发扬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服务现实,要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面临的新问题,要打造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汪朝光 武力 左玉河
罗志田 江林昌 吴英
论坛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武力,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左玉河研究员,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罗志田,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江林昌,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史学理论研究》常务副主编吴英,分别以“新中国社会形态的演变和认识深化”“一般规律与特殊道路: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及其中国化阐释”“史料与理论:范文澜关于中国成为统一国家的思考”“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大变局的关键特征及其影响——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中国化浅议”“对经典作家的论述应力或教条式应用——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说起”为主题进行了大会发言,大会发言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世界历史》主编汪朝光主持。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近代社会转型路径与晚清国家治理”“古希腊早期王权衰亡与城邦制社会形态的形成”“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中国古代治边体制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形成”“社会形态理论、历史分期与中国近代史研究”“英国封建经济结构与农业资本主义的兴起”“中国历史上的家、国、天下观念”“新中国城市史分期研究的思考”“文明的标志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