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9日,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主办,四川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四川大学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协办的“中国与俄罗斯:文学译介与影响——以《龙影朦胧——中国文化在俄罗斯》为例”交流活动在四川大学举行。我院刘亚丁教授的学术著作《龙影朦胧——中国文化在俄罗斯》获国内外专家一致好评。
开幕式上,四川大学社科处处长傅其林、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胡易容、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所长伊·费·波波娃、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当代亚洲研究所代理学术所长亚·弗·卢金分别致辞。在三场主旨发言环节,来自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南农业大学、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当代亚洲研究所(原远东所)、东方文献研究所和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等机构的二十余位专家学者,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发言,纷纷对刘亚丁教授的著作《龙影朦胧——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给予学术评价,表达高度赞扬。
波波娃教授感谢刘亚丁教授多年来在俄中文化交流中所作出的无私奉献,感谢他主持俄罗斯六卷本的《中国精神文化大典》的中文翻译工作。她指出,《龙影朦胧——中国文化在俄罗斯》分析了一系列中国文化现象在俄罗斯的传播,包括哲学、文学和民间艺术等在俄罗斯的传播,研究了俄罗斯汉学发展的历程以及俄罗斯接受中国文化的自我意识。她认为,《龙影朦胧——中国文化在俄罗斯》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提炼出了基于东方哲学的文化跨国传播的综合研究法。
卢金教授指出,《龙影朦胧——中国文化在俄罗斯》这本书对俄中两国的互相理解具有重要意义。这本书出版的时机非常好,它的内容非常丰富。他希望俄罗斯科学院中国和当代研究研究所与四川大学继续深化合作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陈建华教授认为,《龙影朦胧——中国文化在俄罗斯》是非常出色的著作,它揭示了中俄文化联系的深和广。他回忆了中国学人研究中俄文学关系的历程,谈及他本人与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的交往。浙江大学吴笛教授指出,《龙影朦胧——中国文化在俄罗斯》是一部具有引领意义的优秀著作。刘亚丁教授的这本书是新世纪值得中国外国文学学界参照的、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典范之作。它体现了中国学者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本书让我们思考,什么样的书可以在中华文化经典的外译中产生效果。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罗流沙教授指出:刘亚丁教授是俄中文化交流的重要人物。他认为,《龙影朦胧——中国文化在俄罗斯》内容非常丰富、观点深刻,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刘教授的书具有多、新和深的特点,它的研究内容多,对俄罗斯传播中国文化的自我意识的分析很深刻,对我们俄罗斯人和文化人的了解很深刻,也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他指出,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对俄中文化交流的未来作出预测,从而减少两国人民之间发生文化误读。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索加威指出,现在俄罗斯学术界在讨论东方学的实质是什么,认为它与西方的文化学不是同样的术语,《龙影朦胧——中国文化在俄罗斯》对解释俄罗斯的东方学是有很大贡献的,它是俄罗斯东方学的一面镜子。他认为,这本书写得很美,会引起俄罗斯读者的兴趣及其对中国文化的爱好。
交流活动现场
首都师范大学刘文飞教授指出:《龙影朦胧——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用龙来隐喻中国在俄罗斯的传播,这本书以线条把散落的珠子串起来,把中国文化传播的幅度、深度和速度传达了出来。它促使我们进一步去研究中俄文化交流。刘亚丁教授的学术背景在中国学术界是非常独特的,他本科学中文,研究生学习俄罗斯文学,博士阶段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他的《龙影朦胧——中国文化在俄罗斯》体现了这三个学科之间的迷人的学术张力。四川大学张弘教授发现,在《龙影朦胧——中国文化在俄罗斯》中,刘亚丁教授从俄罗斯的权威著作中发现了文献的缺陷,他勾稽大量中国文献证实了这一缺陷,又从文化误读的层面来加以讨论。在这本书中刘教授还发现,俄罗斯的禅学实际上是从日本引入的,因此他研究了文化交流过程中的复杂性。四川大学何剑平教授谈到,他发现这本书对禅宗文献和敦煌文献的处理是很娴熟的。
吴笛教授、刘文飞教授、张弘教授、索加威教授发言
俄罗斯科学院中国和当代亚洲研究所马胄教授认为,《龙影朦胧——中国文化在俄罗斯》多侧面、多层次地展开了俄罗斯的中国形象,它是通过俄罗斯的民族心理来展开这一形象的,它非常好地完成了其使命。他希望该著作能翻译成俄文在俄罗斯推广。俄罗斯科学院中国和当代亚洲研究所(原远东所)维诺格拉多娃研究员回忆了四川大学与远东所的合作关系:2010年四川大学成立了当代俄罗斯研究中心,在远东所所长季塔连科主持完成六卷本《中国精神文化大典》后,刘亚丁教授带领团队把它翻译成了中文。2014年远东所--四川大学中俄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后,刘亚丁教授和李志强教授带领四川大学的老师与远东所的研究人员在成都和莫斯科举办了四次“中国与俄罗斯:文化对话论坛”。她认为,《龙影朦胧——中国文化在俄罗斯》不仅是对相关问题的严肃的学术研究,它本身就是与俄罗斯汉学家互动的产物,书中记载了刘亚丁教授与《中国精神文化大典》的主编和作者的交流,她本人也把这本书的部分章节翻译成俄文在俄罗斯发表。在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博弈中,从变动不居的中俄文化互动中仔细而认真地描绘出文化交流的基本图景,这是《龙影朦胧——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的价值所在。
江西师范大学傅修延教授认为,《龙影朦胧——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的探索是深入的,理解是深刻的,是一部研究中俄文化关系、体现文明互鉴意义的著作。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认为,《龙影朦胧——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的水平是非常高的,看后很受启发。刘亚丁教授是非常严谨的学者,他作为项楚先生的高足,从项先生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刘建军教授还分享了自己研究拜占庭和俄罗斯文学的关系的收获。南开大学阎国栋教授指出,《龙影朦胧——中国文化在俄罗斯》具有学科跨度广的特点,方法运用得很多,这对青年学者是很有启发的。他分享了他研究俄罗斯汉学的方法论。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开科教授非常欣赏“龙影朦胧”这个书名,认为文化的传播不可能是完全清楚的,而是在朦胧中产生美。南京师范大学汪介之教授指出,在《龙影朦胧——中国文化在俄罗斯》这本书中,俄罗斯人的自我意识构成了俄罗斯人理解和解释中国文化的原初认知框架,这是他这本著作的理论基础,是刘亚丁教授的创新之举。这本书是跨学科研究和区域国别研究的作品,是研究中俄文学关系和文化关系的一部承先启后的重要著作。南京大学王加兴教授认为现在强调文明互鉴,文化比较,《龙影朦胧——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研究俄罗斯汉学,它所作的研究对中华文化外译工作是有启发的。刘亚丁教授这本书对俄罗斯汉学的特色的概括是很准确的:大量占有第一手研究资料、以俄罗斯人学者自己的理论来阐释现象。他希望中国俄语人对中国学派作出自己的贡献。北京大学出版社编审张冰教授概括了《龙影朦胧——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的内容和特点。她还分享了对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中俄文学文化交流,不同国家的文学如何相互作用等问题的见解。
四川大学沈影副教授回忆到,加入刘老师的团队后,受他的影响,开始研究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中国形象,已获得了两项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安徽师范大学任立侠副教授谈到,她因为受刘亚丁教授的指导,开始研究俄罗斯当代作家的中国形象。四川大学李春蓉副教授谈到,参加刘老师的团队后,得到他的帮助,开始研究唐诗在国外的传播。她研究唐诗在国外传播的团队目前已经获得4项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她自己的研究成果也曾在国家社科基金专刊发表。
西南民族大学邓鹏飞老师认为,刘老师的书中包含了许多新的学术增长点。四川大学王逸群副教授认为,刘老师的书以非常一体化的方式呈现了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的研究。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专职博士后赵心竹、计晓云和四川农业大学谭梦聪老师分别结合自己在学术翻译、敦煌佛教文书、意大利文学的研究分享了阅读《龙影朦胧——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的体会。四川大学卢迎伏副教授认为,刘老师的书是“金针度人”之作,且在文风和运思方面体现了一个中国学者的温度和客观立场。
最后刘亚丁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他向参加此次交流的中、俄同行,向四川大学社科处、文学与新闻学院和协办单位表示由衷感谢。
文|赵心竹、傅珩、李双羽、徐康莉
图|徐康莉、唐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