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为宋僧惠洪《石门文字禅》的校注整理本,其主题为《石门文字禅》三十卷的校勘注释,部分作品收集评、附录。书末另有惠洪单篇诗文辑佚,此外附录有“惠洪传记资料”、“惠洪著述序跋”和“惠洪年表简编”三种。全书共计250万字,注释、集评、辑佚征引内外典籍上千种。
在古籍整理上,在校注主要进行标点,校勘,注释,集评和附录的工作。在标点句读上,从写作传统、流行文风、文体书写惯例、佛教知识义理、禅宗语言习惯等诸多角度细读文本,比较对照,标点做到准确无误。在校勘上,以《四部丛刊》影明径山刻本为底本,参校历代选本,宋人笔记,禅门典籍和书方志进行校勘,减少主观臆断,还原底本原貌。在注释上,引用经史子集上千部,尤以佛教禅宗典籍征引为特色,并给作品编年,发明使用义例。在集评上,对于惠洪作品后人的评论附于该诗文“注释”之后,还收录了一部分日本五山禅僧的评论资料,有助于读者了解惠洪作品在日本的传播情况。
该成果采用历史文献学的史料考证和文学文献学的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法,在多学科交叉渗透方面做了积极探索,搜罗材料较广,尤其使用了大量学术界较少涉及的佛教史料,为学者研究北宋士林和禅林的基本状况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和观点。在方法上能做到既遵守传统古籍整理的规范,又能从互文性理论的高度对校注原则有所创新,其“校”与“注”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抄本性质的古籍校勘整理尤有启示意义,将有助于古籍校勘科学性的提升。该成果是一部材料翔实、考订有据、观点可信的著作,对于文学史、佛教史、词汇史、政治史、文化史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石门文字禅校注》在学术界也广获好评。这部二百多万字的巨著,已经达到“当下集部文献整理的最高水准”(上海古籍出版社公众号推荐语)。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剑赞其“探骊得珠,校注典范”,李贵教授则认为“不诬古人,不误今人”。作者谙悉佛理,精研诗文,在文献辨析及考据方面显示了卓然知见和深厚功力,因而该成果是一部材料翔实、考订有据、观点可信的著作,对于文学史、佛教史、词汇史、政治史、文化史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